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3-06-18 11:16:04 點擊量:33066
黃海之濱,驚濤拍岸中刻出一段奮斗者傾心砥礪的創業歷程;百里鹽田,浩瀚星空下閃耀起一顆石化產業快速崛起的璀璨明珠。
今年是連云港徐圩新區開發建設第十四年。十四年崢嶸歲月,這里從廣袤沉寂的灘涂發展為產業投資的熱土;十四年賡續不輟,這里從道路泥濘的鹽灘嬗變為管網縱橫的石化新城;十四年厚積薄發,這里一躍成為江蘇乃至全國沿海的強勁“增長極”。
2009年4月20日,習近平同志視察連云港時提出“后發先至”的殷殷囑托。隨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先后獲批,在多重國家戰略的強勁支撐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徐圩新區應對挑戰逆境破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面開啟“后發先至”創業征程。
今年5月,省委主要領導在連云港調研時指出,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連云港其勢漸成、其時將至,作為連云港發展強勁增長極的徐圩新區,要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徐圩新區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奮,風雨兼程十四載,奮斗韶華終不負,隨著一系列重大項目接連落地、梯次推進,一個現代化產業園區基本成型。
爭當表率
點燃產業發展澎湃動能
2023年1—5月,徐圩新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714億元,同比增長16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00%;工業應稅銷售收入657億元,同比增長161.4%;規上工業用電量4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2%……多項經濟指標實現增速翻番;地區生產總值更是從2016年的41.22億元躍升至2022年的183.81億元,6年增加了3.5倍;預計2023年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翻閱徐圩新區經濟發展的歷史數據,可以感受到一股蓬勃強勁的發展態勢。根據中國石化聯合會2022年底公布的全國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排行榜,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在全國643家重點化工園區中綜合排名位列第18,并且隨著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衛星化學烯烴綜合利用項目、中化瑞恒一期及碳三產業鏈項目的陸續投產,今年預計將進入全國化工園區前10強,到“十四五”末期綜合實力將躋身全國化工園區前三位。徐圩新區能有這樣的發展速度,在全國的化工園區中也是不多見的。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徐圩新區如今的發展爆發力,源自如竹子般耐住寂寞、向下扎根的韌勁,不懼風雨、堅強不屈的拼勁和堅定方向、向上生長的闖勁。以拒絕超3800億元“不過關”的項目投資向世界表態,徐圩新區將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哪怕需要付出“慢”的代價。今年3月,盛虹化工新材料項目碳五碳九裝置首塔起吊,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216億元,是徐圩新區今年5個省級重點項目之一,建成后徐圩新區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百萬噸級高端EVA生產供應基地,光伏級EVA全球市場占有率位列世界第一,為國家清潔能源轉型提供穩定保障。
加速“后發先至”,以高層次項目引領高質量發展,徐圩新區始終在國家戰略坐標系和全球產業大格局中謀劃發展,已經形成多個全國乃至全球“之最”: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的160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國內最大的衛星化學烯烴綜合利用項目;全球單套甲醇處理量最大的斯爾邦24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裝置。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承載“后發先至”殷殷囑托,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定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徐圩新區前進的腳步不曾停歇,計劃通過“三步走”行動方案,到2030年實現整體銷售收入規模超過1萬億元,全力構建萬億級產業集群。
“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時,徐圩新區緊緊圍繞省委主要領導在徐圩新區調研時提出的要求以及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要求,搶抓機遇不負時代,凝心聚力再立新功,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布局建設,奮力書寫好新時代新征程‘徐圩答卷’。”徐圩新區黨工委書記石海波表示。
爭做示范
擴大產業支撐乘數效應
2022年10月初,盛虹煉化碼頭首艘30萬噸原油船靠泊成功,標志著連云港徐圩港區具備了30萬噸級油船全面通航條件,這也是江蘇省首條30萬噸級航道。徐圩新區開辟出了一條安全、暢通、便捷的海上物流新通道,是實現向海圖強發展的新跨越。
沿海更要向海,在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的新征程中,港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徐圩新區正在加快與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相配套的港口建設步伐,積極構建海河聯運、陸海聯運、海鐵聯運等集疏運體系,力爭通過3年時間,打造“產業驅動型綜合大港”,將在服務臨港產業專業化、規模化水平方面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除港口之外,工業廢水綜合治理中心、IGCC公用工程島、國家增量配電網、江蘇省首批地下綜合管廊、應急事故池、工業應急備用水源、海堤達標工程……一個個處于國內一流水平的重大工程項目串珠成鏈,織出了日臻完善的高標準產業服務保障體系。從“瞄準一流”到“中國一流”,再到“世界一流”,堅定走“徐圩特色”發展道路,徐圩新區致力成為中國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示范標桿。
不久之前,國內首個化工園區國際影響力研究報告——《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國際影響力研究》報告發布,聚焦產業鏈重構、能源安全、“雙碳”目標等最新趨勢,認為位于徐圩新區的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在戰略影響力、產業影響力、管控影響力、港口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等“五大國際影響力”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創新成效,具備相應的借鑒意義。徐圩新區還研究制定了《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明確102項工作任務,重點將在創新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其中盛虹全球先進材料研究院、花安堂生物合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建設已啟動項目前期溝通對接等工作。
走在前列
打造綠色發展示范標桿
時值初夏,走進徐圩新區,海風徐來、綠意盎然,幸運的話,甚至能在云湖邊偶遇候鳥遷徙休憩,在堤壩旁邂逅江豚打鬧嬉戲……很難想象,這樣愜意的場景發生在一個正在高速發展的化工園區。如何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交相呼應”,化工產業與現代城市“比鄰而居”,徐圩新區給出了自己的“破題思路”和“解題路徑”——
以“標準規范”貫穿開發建設全過程。“生態、智能、融合、示范”是徐圩新區一直堅守的發展理念,為厚植高質量發展根基,新區從頂層設計出發,研究出臺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標準體系,涵蓋綠色產業發展、環境質量改善、安全風險管控、能源資源利用等7個方面共100項指標。為保障標準體系有效落地,《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條例》于今年2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開創了我國法治護航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河。在全球化視野的謀篇布局下,走進新區石化基地,道路管網整齊劃一,塔器罐區錯落有致,企業間原料產品流轉井然有序,一個上下游相互循環、產業鏈相互連通、價值鏈互為補充的綠色產業已近閉環成鏈,目前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關聯度已達80%以上。
用“創新技術”引領綠色發展全要素。今年4月,連云港石化基地環境治理創新全球挑戰賽正式啟動,來自國內外300余名專家代表匯聚徐圩新區,共同研究探討石化產業綠色發展和環境治理難題。實現高質量發展,唯有不斷創新尋求突破。新區將園區內6家涉VOCs重點企業的147處排放點位全部排查建檔,形成特征污染物“指紋庫”,實現精準溯源、靶向治理;PM2.5年均濃度從43ug/m3“四連降”至去年的24ug/m3。聯合清華大學、中科院、華能集團等11家國內知名高校企業開展產學研融合,VOCs治理、NOx近零排放等多項新技術的實踐應用,啟動全國首個化工廢氣污染物近零排放示范項目建設,成功探索國內化工園區現代化治理體系的“徐圩樣本”。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徐圩新區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的永恒追求和鮮明底色。作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新區一直以世界一流標準指導園區發展,倡導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清潔低碳生產。”徐圩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厚峰表示。
從“瞄準一流”到“中國一流”,再到“世界一流”,徐圩新區精彩演繹著自覺擔當國之重任、自信迎接世界機遇、自強賦能產業振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其勢漸成,其時將至,嶄新的篇章召喚奮斗者揮毫書寫,夢想的征途呼喚追夢人勇毅前行。徐圩新區將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擔當作為,堅持特色化、高質量發展,讓中國式現代化在徐圩新區充分展現出生動的、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奮力書寫好新時代新征程的“徐圩答卷”!
來 源:新華日報